在惠州惠阳区,惠州学院粤舞粤美突击队以街舞为媒,带领孩子们编排特色舞蹈;带动村民参与艺术环演,走上“百姓欢乐舞台”;开展侨乡红色记忆访谈,挖掘故事融入创作……今年是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之年。自“双百行动” 启动以来,惠州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与人才智力优势,聚焦文化振兴需求股票配资网首页,以艺术为纽带,在良井镇等地写下文化帮扶的生动故事。
街舞入课堂,让美育种子扎根乡土
七月流火,惠阳区良井镇城市客厅的教室里,街舞的动感节拍与童声合唱的清亮旋律交织,二十个孩子跟着惠州学院粤舞粤美突击队队员反复练习,额角的汗珠挡不住眼里的光。
自“双百行动”实施以来,惠州学院粤舞粤美突击队队长徐铭华带领团队扎根惠阳区良井镇,开展10天“七彩假期”美育公益课堂,将街舞与客家民俗、华侨抗战故事融合,指导孩子编排含非遗元素的舞蹈、合唱。“以前觉得艺术离乡村很远,现在才知道能和孩子的生活融在一起。”一位家长说。
美育公益课堂
突击队将街舞与传统文化结合,教孩子们跳融入客家民俗元素的舞蹈,排练《我爱你中国》合唱时,孩子们唱出独有的乡土韵味。队员詹翠延说:“美育不只是教技能,更是帮他们找到文化根脉。”
环演走村户,让文化盛宴送到家门口
“百姓欢乐舞台热闹起来了!”看着村里久违的人群,良井镇时化村村民笑着说。暑期以来,突击队带着精心编排的节目,走进时化村、秋长维布村、平潭镇新圩村的 “百姓欢乐舞台”,将融合了街舞、合唱的艺术盛宴送上门。
曾因缺节目而冷清的舞台,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。平潭镇新圩村演出结束后,几位村民拉着队员约定:“下次我们也要上台!”
这种“艺术环演+村民共创”的模式,正是突击队“3+2+1”体系的一部分——通过艺术展演、微视频MV创作,联动高校专业与乡村需求,再经线上线下传播,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。据悉,突击队已推进4场艺术环演,带动超40名村民从观众转为共创者,舞台观看人数超500人次。
突击队开展艺术环演
侨乡红色记忆访谈,让记忆活起来
“这枚1945年的勋章,背后刻着‘东江纵队’……”双田村老屋里,吴垦强老先生擦拭褪色勋章,讲述父亲从越南归国参加抗战的故事,让队员们深受触动。
暑期活动中,突击队开展了“侨乡红色记忆访谈”,为深入了解华侨抗战故事,队员们循着历史足迹探访双禄桥,在百年古桥的斑驳石痕间,追寻先辈们依托地形伏击御敌的智慧。队员还找到周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叶小凡先生。作为地方文化研究者,他带着大量老照片和文献,领队员走访双禄桥、抗日旧址,讲“村子虽小,却有热血”的往事。
队员们在双禄桥前了解抗战往事
这些红色故事成了艺术创作的素材。队员们在百年围屋前拍摄街舞 MV股票配资网首页,让动感舞步与古建筑飞檐呼应;当地还计划未来开设“红色故事小剧场”,让青少年参与其中,传承红色基因。
中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